花 溪 再 仿 兰 亭 序
陈政举
图为组委会及采风活动主办方领导联手触摸大屏开启“诗意纪实·乡村振兴”全国名家采风活动序幕
题 记 :
2021年3月27日,由贵州省对外文化交流协会与中国纪实文学研究会、中共花溪区委、区人民政府联合主办的“诗意纪实·乡村振兴”启动仪式暨“浪漫花溪·不负墨香”全国名家采风活动,在贵阳市花溪区高坡乡扰绕村露营基地隆重举行。参加者上有年近古稀的著名诗人,下有二十出头的文坛新秀,来自全国各地,从事不同职业,都是文学爱好者,共约30余人。
值此春意盎然之际,诗文大咖汇聚一堂。先是执行策划人小语释名解意介绍活动思路,又由花溪区宣传部领导致辞欢迎嘉宾采风,继而高坡乡党委书记介绍扶贫脱困攻坚绩效和当地美丽乡村巨大变化,接着聆听总策划李裴先生寄语诗意铸魂、诗意化人、诗意兴业,为乡村振兴注入文化力量,后请总顾问、全国政协常委、中国作协副主席、中国纪实文学研究会会长白庚胜发表演讲,于“十四五”开局之年吹响“文军扶贫”、乡村振兴的“集结号”。高潮处,全场人员见证,启动仪式组委会及采风活动主办方领导联手触摸大屏,开启“诗意纪实·乡村振兴”的新征程。紧接着,音乐声起,美景连屏,舞台上响起《花溪恋歌》《在花溪》《浪漫花溪》等诗朗诵。
作者陈政举(右)与著名作家、诗人李增瑞先生在现场合影
下午,几十位全国名家漫步在花溪这片极具诗意和浪漫的美丽乡村,伴随着区宣传部副部长杨小娟的情况介绍和区工委书记黄依莉的深情解说,看苗圃,过石门,登云顶,上高坡,进村寨,访民情,亲身感受脱贫攻坚的艰辛努力和可喜功效,触发创作灵感,寻找诗眼文魂,合力花溪飞扬。
当晚,沐浴着高原上的和煦春风,眼望着几乎伸手即可摘到的星月,众多文友围坐在星宿旅馆小院里品茶聊天,听老板娘讲述当地苗寨和布依族的故事,畅谈采风体会感受,交流诗文创作设想……夜虽已深,可谁也不肯离去。此情此景,使我这个组委会成员思绪万千,不由联想起八年前参与组织中国纪实大讲堂暨第十三届高级文学论坛时写的《仿兰亭序》,再度沉浸于一千六百六十九年前的兰亭雅集,故而欣然挥毫,斗胆摹仿先圣,感言并书《花溪再仿兰亭序》:
两千二一,岁在辛丑。仲春之际,会于黔贵高原之花溪,振兴事也。名家相会,少长聚集。此地有云顶草原,铺天盖地;又有花河溪水,流通古今。引以为“诗意纪实·乡村振兴”。虽无曲水流觞之美,咏诗著文,亦足以文助脱贫。是日也,坡高气爽,春风和煦。纵观脱贫攻坚,横论诗意铸魂,共谋以文化人,放眼兴文强国,实可乐也!夫诗以言志,文以载道。或诗写攻坚,为脱贫壮筋骨;或文颂乡村,为振兴添异彩。虽形式不同,表述不一,然皆殊途同归,基于民生,凝于民意,终结人文经典。及至追根溯源,人乃文本,实为虚根矣。应对时弊,盛世狼烟,聚魂圆梦,更须执坚正本清源。况全面发展,任重道远。高人曰:“文军扶贫”矣,岂不快哉!每品先贤传世之作,无不感奋,未尝不望文兴叹,叩问成名妙诀。固知以精心创精品,以为民作成因。后人视今,亦同今人视古。贵夫!故列叙时人,择其述要。虽事随时迁,文兴人善,其理一也。后之读者,亦将有感于诗文。
(陈政举,著名军旅作家,中央军委党史军史工作专家,原北京军区政治部编研部部长。现任中国纪实文学研究会副会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