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中国纪实文学研究会官网
010-8589 6967
首页 > 纪实作品 > 详情
扫一扫
关注微信公众号
芳华似火石榴红——锦州石榴家园参访散记/刘佳 王科
来源:中国纪实文学研究会 发布日期:2023-10-11

芦志红


作者:刘 佳 王 科


 锦州西北郊,有座巍巍耸立的帽耳山,有条涓涓细流的牤牛河。这里,就是当年辽沈战役指挥所的故地,1948年11月,举世闻名的中国命运大决战,就是在这里发出命令开启的。岁月悠悠,如今,那震天动地的炮声已经消隐,那前仆后继的英雄已经远去,那金戈铁马的历史也早与我们挥手作别。沧海桑田,世事变迁,就连那山峦、那河川也不是旧日模样了。时而,一声长笛,放箭般的复兴号高铁风驰电掣似的飞向首都北京;一阵喧腾,串串长龙车队沿着高速公路奔向蒙古草原。村庄白瓦红墙,田野郁郁葱葱,好一派辽西壮美风光!我们要来参访的全国民族团结模范、锦州扶贫好人芦志红创办的石榴家园,就在这壮美的山林掩映之中。石榴家园,我们想,那一定是榴花如火满山间,累累果实挂窗前的所在吧?怀着这种先验论的念想,我们催潇洒英武的辽宁作家李国军加大油门,快速奔向石榴家园。

 汽车穿过了千亩绿意盎然的梨园,拐进了三屯村齐齐整整的街巷,戛然停止在一个古香古色的大院中。院子里,几个大眼睛的新疆孩子正在欢乐的游戏。迎面是一座亮丽的维吾尔风格大厅,“石榴家园”的淡绿牌匾悬挂其上。五彩斑斓的外墙装饰,高峻隆起的穹顶彩棚,别具一格的艺术门窗,形象鲜活的西北元素,特别是那些红艳欲滴石榴图案,一下子就把我们迷住了,俨然来到了大美新疆,走近维吾尔同胞的精致厅堂。我们知道,石榴是我们新疆本土的植物,是华夏各族人民的最爱,内地的石榴都是从新疆引进的。《博物志》记载:“汉张骞出使西域,得涂林安石榴种以归”,就是明证。我们到过和田地区皮山县,那里的石榴树之多、之美,石榴籽之甜、之脆让我们迷恋,且村屯多以石榴命名,不愧为地地道道的石榴之乡。可这里是梨树的世界啊,春天梨花白似雪,秋日梨香飘锦城,院里院外,没有看到榴花如火,那为什么要叫石榴家园呢?我们不禁有些困惑。李国军笑了:石榴的深刻寓意,是芦志红在总书记的话里得到的启示啊。轻轻的点拨,我们的脑洞瞬间大开了……那是前年,告别了北疆喀纳斯之后,我们沿着独库公路飞越天山。茫茫戈壁一望无垠,高大的宣传牌上总书记向我们招手致意,下面的语录金句赫然入目:各族人民要像石榴籽一样紧紧地抱在一起。对呀,这石榴家园,不正是民族团结的深远寓意吗?国军连声说不错,石榴家园就是芦志红披荆斩棘创建的民族团结会堂。坐一会儿吧,听我唠唠嗑。她正在市里向政协、民政局、民宗局领导汇报石榴家园扩建的事情呢。随着他有声有色的讲述,我们的眼前呈现出了这石榴家园的前世今生,演绎出了芦志红一幕幕动人心弦的慈善扶贫、民族团结故事……

 1994年冬天关东大地的那场鹅毛大雪,改写了25岁锦州汉族姑娘芦志红的人生命运。她在沈阳邂逅了26岁的新疆维族小伙买买提明。一见钟情,买买提明开始了追求芦志红的苦恋长征。1998年,经过四年的风雨兼程,两个有情人终于在和田宣告了一个“民族之家”的诞生。婆婆给芦志红起了个美丽的维族名字:“艾尔孜古丽汗”,意为希望之花。希望之花迎来了一双儿女,汉名一个叫“民族”,一个叫“团结”,以此彰显二人的婚姻特色:民族团结是他们爱情的结晶和表征,也是他们奋斗的目的和前程。夫妻二人——东北姑娘、新疆小伙喜结连理,通力合作——关东大地、戈壁大漠共奔小康。他们克服种种困难,在两地经商贸易,活跃经济,帮助了众多维族同胞脱贫致富,协助不少误入歧途的青年回归正路。“有困难找红姐”,是在锦务工的维族同胞的口头禅。二十多年来,芦志红的“民族之家”,几乎成了名副其实的“新疆驻锦办事处”。而芦志红,无疑就是一心为维族同胞当公仆的义务主任,她将自己的青春芳华都献给了民族团结、扶贫脱困的事业上。如果要问,她为维族同胞办了多少事,解了多少困?维族同胞都说:红姐为咱们脱贫解困、增进团结办的事,就像塔里木河里的金沙、昆仑山上的白雪,那真是说也说不完,数也数不清……

 一个风雪肆虐的深夜,一阵阵急促的电话铃声惊醒了芦志红。十万火急!在凌海打工的维族兄弟穆合达打来电话,他的妻子遭遇难产,大人孩子生命危在旦夕!同胞至上,生命至上!芦志红二话没说,推开风雪掩埋的房门,求人驱车百里,将生命濒危的孕妇接到锦州市妇婴医院救治,使孕妇转危为安,顺利产下婴儿。看到大人孩子平安无事,穆合达感动得热泪横流:红姐,我一辈子也忘不了你救命的大恩大德!和田一个聋哑的维族女孩,聪明伶俐,芦志红将其带回东北,辗转各大医院为之求医。功夫不负苦心人,经过一年的艰辛治疗,终于在渤海边,这个女孩依偎着芦志红,喊出了生平第一声的感恩呼唤:妈妈……

 一个烈日炎炎的夏天,新疆农民阿玛江事先没有打来任何信息,一下子就给芦志红的货栈拉来了三万斤大枣。当时,东北市场大枣货源饱和、供大于求,销售十分困难。阿玛江愁眉苦脸:你把货收下吧,你要不收,大枣受潮,我立马就得倾家荡产、死路绝方啊!看着维族兄弟的困难,芦志红毫不犹豫、毅然决然地说:兄弟你放心,我一定帮你,你的事就是我们的事,有我吃的就有你吃的!她千方百计费尽心机,经过阳光晾晒、人工挑选,终于帮阿玛江销售出了大枣,让阿玛江喜笑颜开。和田地区的许多维族兄弟,都在芦志红高价收购农产品中获利多多、脱贫致富。这些年来,她把自己的家变成了新疆同胞的家,以各种方式资助来锦务工的维族同胞200多人。不啻如此,为了助力维族同胞脱贫,她还先后在锦州、乌鲁木齐、吐鲁番等地兴建了新疆干货加工厂,解决了数百人的就业问题,同时,创立了“嫁给心疆”干果品牌,纪念她嫁给了新疆……

 前些年,有位新疆同胞,经常带一帮小孩到处偷鸡摸狗,在疆内外多次被收容拘留。一天,他来到芦志红的锦州烧烤店要吃“霸王餐”。芦志红笑脸相迎、热情招待。她抓住这个契机,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兄弟啊,你五大三粗、英俊帅气,世上有路千万条,你为啥不走阳关道?苦口婆心、“舌战”一天,说得他幡然悔悟、泪水涟涟:姐啊,从今后我一定痛改前非、重新做人!为了让他灵活就业,芦志红把房子借给他,帮他在锦州摆个地摊。他踏上正道、早出晚归,挣到了人生第一笔干净钱。还有个问题青年艾尔肯,偷遍南疆北疆,人称“小偷帮主”,来锦州想“大显身手”。芦志红找到他,做了无数艰苦的思想工作,硬是将艾尔肯从歧途上拉回来了。这期间,她还协助公安民警,做了大量思想工作,平息了几个可能爆发的恶性事件,挽救了多位同胞……

 1998年,芦志红在市场角落发现一位衣衫褴褛步履维艰的老人,带着两个孩子拾荒乞讨。得知这两个孩子是无父无母的蒙古族孤儿,她立刻与丈夫收养了这两个可怜的孩子,组成了三个民族的大家庭,像抚养自己的孩子一样,含辛茹苦地将他们养大成人。如今,两个孩子都已经成家立业,分别在北京、海口、锦州创业成功。新世纪之初在沈阳做生意时候,她与丈夫又收留了三个流浪的维族孤儿;在新疆和田,经过一波三折,她又收留了事实孤儿、无人照顾的依明江的孩子,以及艾依古丽无力抚养的四个孩子……

 

 

 这些年,在锦州各大学读书的新疆少数民族学生有四五百人。每当新年、春节以及古尔邦节、开斋节等民族传统节日,芦志红都将这些孩子请到石榴家园聚餐、联欢、表演文艺节目。她说:这些孩子远离家乡,告别父母,必然会遇到各种困难。他们就是我的孩子,我要让他们感受到咱民族大家庭的温暖,感受到咱中华民族一家亲,要让他们在民族之家过得开心!辽宁工业大学女学生美和日班拿来了妈妈没有织完的一条毛裤,芦志红不眠不休,连夜将其织好,让孩子穿上免于受凉;渤海大学学生阿巴斯家里生活困窘,芦志红就将其安排在自己的店里半工半读,还给他买了电脑,鼓励他努力学习。慈善有道,大爱无疆,多年来,仅被她全额资助学费完成学业的大学生,就达30多人,遑论其他……

 2015年和2016年,新疆和田地区墨玉县喀瓦克乡小学少年足球队两度来锦州参加全国少年足球赛。芦志红像接待亲人一样地接待他们,孩子们亲切地称芦志红为足球妈妈。这些孩子不怕路途遥远,每天从海边开发区来石榴家园用餐。在锦州,孩子们以11连胜的成绩,获得了大赛冠军,这让芦志红高兴万分。看到球队资金发生了困难,她节衣缩食,资助了他们20万元……

 天有不测风云。2009年,晴天霹雳,芦志红的丈夫买买提明不幸病逝,这让芦志红悲痛欲绝。半年后的一天,芦志红突然晕倒在繁忙的工作中,经查,竟然是肺癌晚期!芦志红觉得天都塌下来了,老天不公啊,难道我就这样离开未长大的孩子们吗?难道我就这样离开未完成的工作吗?面对整天啼哭的孩子,面对异常繁忙的业务,不能不能!我不能离开!于是她拒绝手术化疗,决心另觅新路,与病魔抗争,向死而生。得知芦志红患病的消息,在锦州的维族兄弟努尔、热合曼、艾买江等主动来店里为芦志红打理生意。在新疆的阿合齐拉洪将她接到和田,同时发往锦州十吨干果,让其他兄弟为芦志红全力经办业务、支撑店面正常营业。他流着泪说:“志红,你帮助我们太多了,在你困难的时候,我们决不能让你这远嫁的汉族姑娘在美玉的故乡哭泣啊!”为了治好芦志红的病,阿合齐拉洪与妻子四处淘弄偏方,终于在戈壁滩找到了一只正在哺乳期的野骆驼。正是野骆驼的母乳治好了芦志红的病,五个月后的复查,肺癌病灶完全消失,医生大呼奇迹、奇迹,难以置信!芦志红在维族兄弟的帮助下,以坚韧不拔的毅力,绝处逢生。这是民族团结创造的医学奇迹!病愈后,她又像永动机一样没日没夜地投入了石榴家园的建设工作。近千平方米的建筑,自己创意、自己设计、自己施工,没有要政府部门的一分钱,没有接受企业家的一分赞助,苦战四年,完美收官。一个弱女子,终于实现了她要为在锦州的各民族兄弟建造一个家、为筑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添砖加瓦的宏伟理想、人生愿景!现在,石榴家园还要大展宏图呢……

 正说着,从家园门口风风火火地走来一位中年女性。国军告诉我们:芦志红回来了!芦志红,高挑的身材,简朴的着装,美丽的面容,干练的神情,真的是不让须眉的巾帼女杰!寒暄之后,她立即热情地带领我们参观石榴家园。大厅正中,是毛泽东接见库尔班吐鲁木的雕塑,栩栩如生。环绕大厅的,是朝鲜族厅、蒙古族厅、回族厅、满族厅、锡伯族厅、藏族厅以及和田厅、塔城厅等。每个厅里,装饰、图画、用品,都生动展示了该民族的文化特色。看到这酷似大会堂各省厅的微形厅堂,我们震惊了:芦志红,你真的了不起,不愧为全国民族团结模范,怪不得总书记亲自接见!芦志红淡然一笑:我只是做了每个公民都应该做的、筑牢中华民族共同体的、小小不言的事。我只是要在孩子们和民族兄弟的心上,撒上一颗民族团结的种子,让这颗种子长成参天大树,让咱56个民族像石榴籽一样紧紧地抱在一起,脱贫、致富、奔小康,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停了停,她美丽的目光投向国军,悄声说,老师还有什么要问的吗?我们这里是你们中国纪实文学研究会创作基地,咱们是一家人,事情太多,那我就不外道了。我们明白,她马上就要与扩建石榴家园的施工队一起研究方案了,连忙说:没有、没有了。真的,还用问什么吗?一切我们都读懂了。看着这雄伟壮丽的石榴家园,想着芦志红为民族团结、脱贫致富奉献的如火芳华,我们的眼前倏地呈现了石榴鲜红满华夏的景象。啊,石榴家园——亚克西!芦志红——亚克西……



刘守家,笔名:刘佳,著名作家。中国纪实文学艺术委员会主任,《中国纪实》杂志社主编。荣获中国纪实文学终身成就奖

王科,原渤海大学中文系主任,教授,硕导,中国作家协会会员,现任中国社会出版社特聘编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