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中国纪实文学研究会官网
010-8589 6967
首页 > 专题论坛 > 详情
车氏美学的中国式阐释及其启示/朱辉军
来源:中国纪实文学研究会 发布日期:2023-11-20

车氏美学的中国式阐释及其启示

——在第11届奥夫相尼柯夫国际美学会议上的发言(节选)



国际美学会议会场——莫斯科国立大学

 

 

编者按:

莫斯科时间11月20日上午,本文作者以中国纪实文学研究会副会长身份,线上参加第11届奥夫相尼柯夫国际美学会议,并做发言。

因原文过长,现由作者节选其中几个重要片段,在此刊出,以飨读者。





作者:朱辉军

 

 

俄苏美学对中国现代美学的建立与发展影响深远。尤其是车尔尼雪夫斯基的美学思想,在中国占据主流地位达半个世纪之久,至今仍有不同程度的遗响。

形成这一突出现象的重要原因,是由于周扬的翻译与阐释。佛克马、易布思在《二十世纪文学理论》一书中就明确指出:“他是在中国普及上述三人(指别、车、杜)观点的理论家和政治家。”

周扬早在1937年“发现”了车尔尼雪夫斯基,并对其做了比较全面的评介。后又全本译出《生活与美学》(即《艺术与现实之美学的关系》),于1942年由延安新华书店出版。新中国建立后,这部译著又多次再版,堪称美学著作类经典中的经典。

对于这部译著的重要性,朱光潜先生在其《西方美学史》中作过如下评述:这部著作“在我国解放前是最早的也几乎是唯一的翻译过来的一部完整的西方美学专著,在美学界已成为一部家喻户晓的书。它的影响是广泛而深刻的,很多人都是通过这部书才对美学发生兴趣,并且形成他们的美学观点,所以它对我国美学思想的发展有难以测量的影响。”亲身参与中国现当代美学发展进程的朱光潜先生,如此评价是令人信服的。

车尔尼雪夫斯基美学有非常重要的历史贡献。周扬向中国人民介绍道:“是他奠定了唯物主义美学的基础。……他使艺术家面向现实,为艺术的主题打开了一片广阔的天地,使它的范围越过了旧美学所规定的美、崇高、滑稽等等的限制,而扩充到了全部的生活和自然。”所以,当卢卡契1948年还在为别、车、杜不为俄语之外的世界所了解而忿忿不平时,周扬十多年前就“发现”了他们的重要价值,并大力推介。



会议议程

 


但车氏美学无疑也是有局限性的。首先是唯物主义的不彻底。他界定“美是生活”时,为避免机械论,又补充说“任何事物,凡是我们在那里面看得见依照我们的理解应当如此的生活,那就是美的”。如果某个事物要“依照我们的理解”才能成为美的,那这“美”的客观性实际上是虚幻的。其次,是充满了矛盾。特别是涉及审美的人民性时,他的看法有些游移。由于广大人民群众长期处在贫困和愚昧状况中,其审美趣味必然受到损害。于是,车尔尼雪夫斯基认为:对于美的最正确的观点存在于真正有教养者之中。苏联美学家斯托诺维奇曾对此做出严厉批评。此外,车氏美学还有一个重大缺失,是只看到了美的对象的客观性,却没有看到对象与主体之间的互相影响。

周扬因此做了矫正,并依据马克思主义原理,结合中国社会实践做了进一步发挥。他主要从四个方面发展了车氏美学。

首先是将唯物主义贯彻到底,并运用辩证唯物主义来审视美、美感与艺术等美学的重要问题。艺术与现实之间是辩证的关系,但车尔尼雪夫斯基常常片面地强调生活而过分地贬低艺术的价值,认为艺术不过是现实的简单复制品,这就很难令人信服了。周扬接受王国维的意见,对二者的辩证关系明确表述为“要能‘入’,又要那‘出’”,即“深入到生活里面去,而又能超越生活之上,这两者是不可分的,后者只能是前者的结果,或者说极致。但如若潜没在生活的事实的海里,不能从一定的思想高度窥取人生全貌,探其真髓,这就是所谓‘只见树木,不见森林’”。后来毛泽东更简练地概括为“源于生活,高于生活”,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其次,是把“人民性”坚持到底,并联系中国人民的伟大实践。他指出:“车尔尼雪夫斯基总是引导艺术家去注意现实生活的一切方面,注意广大人民所关心的问题。”由此引申,周扬要求艺术家关心中国百姓的生活,特别是当时正兴起的抗日救亡斗争。

第三,突出了审美和创作主体“思想”的重要性。车尔尼雪夫斯基确实提到了艺术家“应当在自己作品中深刻反映时代所提出的问题”,将其“表现在对于他所描写的事物的判断上”。但这显然不是车氏的重点,而周扬却对此大加发挥,并且认为:“重视艺术的思想性是俄国文学中从普希金以来的一个最可宝贵的传统。” 虽然周扬注重思想性与形象性的结合或平衡,但在具体实践上,却常常让思想性压倒了形象性,导致公式主义一度泛滥。这也是一大教训。

第四,着重强调了审美与艺术的社会功效,并将其纳入到人类解放事业中。周扬从马克思对审美对象与审美主体互动关系的论述中领悟到:既然审美主体也是由客观的审美对象所产生的,那么,艺术就可以“积极改造生活”,真正成为车氏所提出的“生活教科书”。

不少国家对车尔尼雪夫斯基美学思想都有阐说,俄罗斯的普列汉诺夫、匈牙利的卢卡契、中国的周扬是其中的突出代表。如果把这三位阐说的重点、方式等加以比较,会有许多有意思的发现。周扬的阐说和发挥,具有鲜明的中国特色。在一定意义上说也是东西方思想的交流和对话,给我们提供了一些启示。

第一,原创思想必须具有真知灼见,具有开创性或突出贡献。中国自新文化运动以来,就美学而言,先后有狄德罗、莱辛、康德、黑格尔、克罗齐、叔本华、尼采、弗洛伊德、科林伍德、海德格尔、伽达默尔、马尔库塞、哈贝马斯、伊格尔顿等的美学思想风行一时。这些美学家之所以受到中国学界的欢迎,就在于他们提出的观点令人耳目一新而又言之成理。

第二,能够适应异域“水土”,如此才能扎下根来。实用主义美学与实验心理学美学,就是因为不服水土,在中国难以发展;而结构主义、解构主义、符号学、语义学等美学学派,更是在中国缺乏基础,所以基本上没有在中国站稳脚跟。

第三,必须有进一步生长的空间,如此才能开花结果。车氏美学经由周扬等的阐释之后,不仅为中国美学界文艺界所广泛接受,而且还催生出了包括周扬、冯雪峰、蔡仪、李泽厚、刘纲纪等中国专家的美学思想,这些可谓生长于中国大地上的美学之花。


作者朱辉军线上发言


那么,就周扬而言,他自己的美学思想究竟有多少创见呢?在中国当代美学史上能否有一席之地呢?

周扬由车尔尼雪夫斯基的“美是生活”这一重要理论出发,进一步拓展和深化,形成了自己的美学思想。周扬美学思想的逻辑脉络,可以概括为:以“生活美”为起点,走向人民的社会实践,突显了人民的主体地位;继而对“艺术美”进行阐说;然后扇形地展开了关于“生活、人民、文艺”之间的审美关系。

在中国现当代美学发展历程中,周扬曾创造过多个“记录”:最早完整地引进一部外国美学专著并做深入阐述;最早倡导建立中国马克思主义美学体系;主持编写我国第一部美学教材;担任首届中华美学学会名誉会长;推动美学与文艺和美育相结合。由此看,在当代中国美学的建设与发展中,周扬的作用和贡献可以说无人可替代。

无论何种美学理念、主张、流派,都应该要考虑:美学究竟要达成什么目标?可以有不同的目标。但最根本的,我以为:美学的根本旨归,乃在于创造美好的人生。美,主要在人生中。因此,我们要不断发掘、拓展人生中的美,创造、欣赏人生中更多的美,以审美的方式对待人生,促进人生和整个人类的生活更加美好。



朱辉军,中国纪实文学研究会副会长。此文为作者在第11届奥夫相尼柯夫国际美学会议上的发言(节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