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中国纪实文学研究会官网
010-8589 6967
首页 > 专题论坛 > 详情
《河道总督》研讨会评论(一)
来源:中国纪实文学研究会 发布日期:2023-07-03

 

编者按杨义堂长篇纪实文学《河道总督》作品研讨会于2023年6月28日在北京中国作家协会举办,其意义非常重大,是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强调担负起新的文化使命努力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讲话精神的重要举措。研讨会上,一批当代著名的文艺评论家出席研讨会并对作品给予高度评价。现分期刊发于此,以飨读者。


《河道总督》研讨会评论(一)



《河道总督》对于文化传承发展的意义

全国政协文化文史和学习委员会副主任、中国作协副主席  阎晶明


特别高兴有机会参加杨义堂《河道总督》作品研讨会。2019年,我随全国政协调研组赴山东参观考察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在济宁,大家知道杨义堂是文史专家,也是作家,所以专请他全程作为专业的解说,为我们介绍大运河的历史,尤其是山东济宁这一段,留下了很深印象。这一次又读到他的长篇纪实新作《河道总督》,非常厚重,特别值得祝贺。

当前,全国上下都在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这一重要讲话对我们当前的文化建设具有特殊意义和价值,尤其是对认识和理解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与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结合,也就是两结合中的第二个结合作为又一次思想解放的意义非常重要。在这样背景之下,《中国作家》杂志社、山东作协,济宁市政协、市委宣传部、市文联举办《河道总督》研讨会,可以说,也是为了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杨义堂同志的这个长篇纪实文学以及《中国作家》的头题发表,以及有关方面的强力推出,这个行动本身也是对“两创”“两个结合”,对习近平总书记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重要讲话的践行行动。

《河道总督》写了一位可以说是大禹之后、在历史上留下不朽功勋的人物潘季驯,对这样一位人物,今天的社会公众了解有限,但他的历史功绩值得大书特书。习近平总书记在讲述黄河治理的时候,就提到了潘季驯这个名字,而且把他和大禹并列在一起,从大禹治水到潘季驯治水,可见潘在历史上的地位是非常重要的。杨义堂选择这样一位历史人物来写一部纪实文学,非常有意义,而且具有深刻的当代价值。

习近平总书记在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说,中华文明具有突出的连续性,从根本上决定了中华民族必然走自己的路。如果不从源远流长的历史连续性来认识中国,就不可能理解古代中国,也不可能理解现代中国,更不可能理解未来中国。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写一个500年前的历史人物,不只是把这个人物在历史上的功绩记录下来,更大的意义是对于今天有着很重要的启示意义和价值。从黄河治理的角度来说,这部作品对于潘季驯在智慧、方法、操作的描写,都具有很强的现实价值,而且杨义堂也写到了,潘季驯的治水方法,一直到了当代都在创新的基础上使用,这都是这部作品给我们提供很重要的启示。

我也是在黄河边生长生活的,但晋陕峡谷的黄河好像在直接获益和严重受害上都不突出。到了河南山东下游以后,黄河治理的任务、治理的频率就非常高,出现了很多治黄的人物,也出现了很多治黄中的故事。去年,我们又随着全国政协到河南、山东考察黄河治理情况,对黄河有了新的认识,对我们当代中国黄河的治理有了新的认识。这些成就都是在历史上延续过来的,包括潘季驯治河的历史经验和智慧。在作品当中,对于潘季驯这样一个人物,为了治水,为了一方百姓的安宁所做出的贡献,作家极尽赞美,同时对于潘季驯在治水方面的智慧与科学的方法,也给予了非常准确的、详尽的描写,这部作品具有多重的意义和价值。

艺术上,《河道总督》故事性很强,借用了小说的笔法。对潘季驯的描写,不是站在故事梗概或者人物生平来平均式的写,而是以讲故事的方式把潘季驯的事迹写出来,不是一般的人物传记,而是黄河治理主题下的考察、描写、叙述。我相信,今天的研讨会对杨义堂未来的创作、今后的发展会有很重要的意义,同时通过大家的研讨,对于纪实文学、报告文学的创作也会有一些新的思考。


体现“五个特性”  践行“两个结合”

中国作协副主席十三届全国政协常委中国纪实文学研究会会长 白庚胜


习近平总书记6月2日的具有里程碑意义的重要讲话,现在各方面都在安排学习部署,在这个节点上召开《河道总督》的作品研讨会非常重要,既是对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6月2日重要讲话的实际行动,也是有政治高度、政治敏感性的表现。我对《中国作家》杂志社、山东省作家协会,对济宁市委、市政协、市委宣传部和市文联表示崇高的敬意。

2021年,山东黄河出版社出了一本《山东人的云南血脉》,他们知道我是云南人,让我写个序,因为我对这方面稍微有点研究。开完座谈会后,出版社专门介绍济宁大运河,说白主席您可以去济宁走一走,了解一下运河文化。也算是误入桃花源,正好杨义堂接待我,那天见面的情景历历在目。他讲济宁是整个大运河最高的地方,运河要爬坡,建了一系列的工程,这个智慧太厉害了,我们姓白的一个前辈叫白英,破解了这个难题,设了40多道闸坝,一级一级升,一级一级放,中国人民那么聪明,全世界没有人能想到这招。因为我们有5000治黄河,治渭水、淮水、长江、黑水、辽河的各种智慧,山东济宁是大运河上最浓墨重彩的一笔。听杨义堂介绍的时候很激动,感到智慧在人民土地上、文化在人民土地上。

  回到这个话题,《河道总督》这部书正好顺应了习近平总书记号召我们对古代文明进行诠释,并建设现代文明。总书记号召我们中华儿女建设现代文明,但并没有具体说现代文明是什么。现代文明是方向,是努力的结果,是一个在建设过程当中不断丰富她的内容和展现她的特点、她的精神的过程。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一个很重要的议题,现代文明建设必须对5000年文明进行认识,认识到其具有连续性,创新性、统一性、包容性、和平性这五个特性。在《河道总督》这本书里面体现得就很充分。所以,忠于历史、忠于生活、忠于人民的文学作品,无论谁来总结,都会总结到这些方面。因为《河道总督》它不是写一个人,而是写我们中华民族的困难史、奋斗史、进步史,所以这本书大气磅礴,读了很受感动,感觉到写得回肠荡气。说到连续性,我们有写黄河长江的文学传统,这个本身就是文学的连续性的一个体现,总是在不断地进行探索。这个水性和民族性,就把水与治水的意识、治水的经验、治水过程中的恩爱情仇融入其中,治水过程中民众众志成城,形成了共同命运。治水是为了利用它,利用它是最好的治理它,我们这个民族在这个过程也是付出了相当大的代价,也是这个水的治与用的过程当中,形成了伟大的民族精神和传统文化。过去洋人对于文明的定义是四条,有文字、城市、冶金、国家,还应该增加一条,就是治水。其实任何伟大的国家,任何伟大的过程,世界上的五大文明都是在用水治水当中形成的。还有,由于治水的原因,在丈量土地、重新分配资源的过程中形成了数学、几何学,最初的几何学是从经常泛滥的两河流域开始的。像我这样一个出生在云南山沟里面的人,对黄河,对长江,对平原地区河流泛滥的情况没有感受。我读杨义堂的《河道总督》感到特别兴奋,从中看出治理黄河、淮河、运河与我们民族的命运融汇在一起,通过潘季驯为中心的英雄群体,通过济宁一个点扩展整个中国大陆,通过水的布局和水的文化,展现民族的、国家的、文化的、中华民族的生生不息!这部作品不单纯,不简单,写得很深刻,解释得也很深刻,我们治水的经验里面有很多,从大禹父子治水到潘季驯以水冲沙等等这些经验,也是中华民族治水经验连续性的体现,杨义堂还写出了黄河流域、运河流域的文化史,把很多故事传说很好地融入在里面,把河边的歌谣以及官员的诗词歌赋都非常巧妙串联在里边。所以,这个《河道总督》不只是治水,它已经进入到我们建设、推进、捍卫中华文明的背景当中,体现了中华文化的连续性、创造性、创新性。潘季驯很多治水的办法,创造了很多理念、很多技术、很多观念,这就是创新性,别的体系就不谈了。

希望杨义堂以后在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现代文明建设的进程,站在今天写《河道总督》的基础上,和他过去写孔子、鲁国、抗日等等的基础上进行集大成,写出马克思主义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融汇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和中国文学艺术的好作品。现在谈谈习近平总书记说两个结合”。首先,两个结合”要有结合的契机和条件;第二,结合的结果会产生新的新生命体,使文化具有新的生命力;第三,要在结合以后,形成我们文化的主体性;第四,结合可以拓展想象,创造创新的空间;第五,可以巩固文化自信的根基。通过“两个结合”,让我们中华民族现代文明一步一步、一本书一本书、一个作家一个作家地站出来,顺应时代发展,响应时代的召唤,在人民中、生活中完成这项工作,生活是有人民语言的生活、人民情感的生活、人民心灵的生活,也有人民文学的生活,这是多方面的,不是深入几天军营,深入几个工厂就完成了。深入人民一定要深入在人民的历史传统中,深入在人民的现实中,深入在和人民为追求美好生活的一起奋斗中,体会人民为了美好的未来而尽心地创造发明,特别是要反映出人民的精神。

祝贺今天的研讨会圆满成功,感谢山东省作家协会推出的十四五期间重大题材创作结出了硕果,希望山东和济宁产生更多像杨义堂这样优秀的作家和像《河道总督》这样的优秀文艺作品。


一部治河史社会史和心灵史

中国作协办公厅主任著名文艺评论家 李一鸣


杨义堂是我老家山东的作家,写的这部《河道总督》非常好,我感觉写出了一个人和一条河,一条黄河也是一部历史,这部作品气势沉雄,波澜壮阔,以写实手法、非虚构方式续写了一部治河史、社会史、生活史和心灵史,写出了非常人、非常事、非常功。

作家从繁复的材料入手,活化材料来写人,在矛盾中写人,用细节写人,用了丰富的文艺手法描写了这样一个人。作家将明代河道总督潘季驯置于国家的重大事件中描绘,置于滔滔黄河中续写,勾连历史,连接社会与人生,漫卷人间烟火。作家写了潘季驯治河的艰难的跋涉历程,有不懈的自强、艰苦的蜕变和奋力的抗争,也写了狡黠与算计、同类的争斗、生活苦涩的滋味,人生挣扎的狂奔,也写了一个人心绪的迷乱与坚定、心里的焦虑与纷争、精神的撕裂与痛苦、灵魂向高贵的摆动。丹麦哲学家克尔凯郭尔说:信仰只有在黑暗中看得最清楚。作家就是在这种各种矛盾中,在皇帝、大臣、小人之间,在人与自然界之间的坚定和挫折,在治河观念的各种矛盾中写活了潘季驯这个人物。这个人物的特点是求真到了叫真、执着到了执拗、敢干到了勇毅,充满了智慧勇毅的地步。治斯河,救斯民是他一生的追求,三落四起就为了这条河。如果没有在这条河中的熬煎、熬煮,物质的人也难以升华为伟大的精神,是生活的盐成就了这里的淡。我感觉他写出了这样的一部史,写出了这样的一个人,写出了这样的一种精神,治河的过程中看到,成功是他一点点失败,失败是他一点点成功,每一次最艰苦、最艰难、最危急的时候,他提炼出来治河的方法,表达了一种治河的精神。具体地说,我感觉杨义堂特别会活化材料,在硬材料中、死材料中,梳理出一个灵动的人,在矛盾中写人,人与人、人与自然、人与自身的矛盾,于各种错综复杂的矛盾中写人,另外也是用丰富的细节写人,书里面我看到非常多的细节都刻画得很好。

总之,我感觉这是一部优秀的文学作品,特别是人物的形象、人物的治河精神,体现了中国一代一代知识分子救斯民的精神和修身齐家治国的品行,到今天仍然有着重要的精神意义、文化意义和科学意义。


河道总督对于当下两点意义

中国作协创联部主任  彭学明


杨义堂的《河道总督》写得很感人,他一开始从潘季驯跳河救人、救一个人写起,到他当河道总督治理河漕救万民,这个过程中,给我们贡献了一个感人至深的古代官员的形象。大禹治水、大运河河神,这都是传说中的,大禹治水三过家门而不入,但是我们看到这样一个真实的大运河,真实的河神,保护万民,治理河漕。《河道总督》给我们两点重要的启示:

当下的现实意义,就是从潘季驯呕心沥血、鞠躬尽瘁治理河道的过程中,我们深刻感受到了中国历来不缺为我们负重前行的人,不缺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人。从潘季驯抱病在河堤上、河漕中抱病巡查的感人场景,再到高家堰决堤的时候,他临危不惧地站在决堤口指挥大家堵河堤的感人情形,还有包括潘季驯的下属——中河郎中、还没有后代的佘毅忠亲自当敢死队长,驾着小船去堵河堤的情形,我不由自主地想起治沙的焦裕禄,想起了堵枪眼的黄继光,我想起这两个人,从这个我联想到了焦裕禄和黄继光,联想到他们这一代代感人至深的官员形象、英雄形象。河道总督的意义在于什么?对我们当下的官员,他虽然是古代的官员,但是对我们当下的官员有一种榜样力量,有一种教育意义,有一种引领意义,这是第一种现实意义。  

第二个就是从黄河的,黄河一次次决堤到潘季驯一次次的治理,这个过程揭示了人与大自然自古就是一种生死与共、休戚与共的关系,揭示了山河治理的重要、大自然治理的重要,并且从一个侧面也证实了习近平总书记提出来,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治理大自然的理念。大河安澜,民则安身,国则安宁。否则大河泛滥,民不聊生。从治理河道来说,现在也实行河长制、湖长制,这些都是借鉴了古人的治理山河的经验,然后守正创新,这个对我们当下都是有现实意义的,所以我觉得这部作品对我们当下的两点现实意义。


《河道总督》是一部作品

中国作协创研部副主任中国报告文学学会副会长 李朝全


杨义堂的《河道总督》很好读,虽然是长篇,我却是一口气读完的,这种阅读体验对于报告文学作品来说不多。报告文学一向被垢病的就是文学性不好,文学性不强。杨义堂不是一个新人,报告文学写了很多部,有一些作品都有很好的社会反响。因此我读这部书的感受就是三个好,可以说,《河道总督》是一部“三好”的作品。

第一个好是主题好,作品有很鲜明的现实意义。治理黄河是千古命题,历朝历代都得治,我们今天也要治,小学的时候读课文,读地理,老师讲到河南以下都是悬河,说黄河中流以下、郑州以下都是悬河,大家的心都悬在嗓子眼上,觉得悬河什么时候都有可能造成祸乱、灾祸,这确实是非常重大的一个课题,就像作者开头写黄河宁、天下平,黄河关系到国泰民安,关系到国家的安定、长治久安,这个话题非常重大。在这部作品中,作家写的是一个人物,一个治河的人物,一辈子专注于治理黄河,这个人物非常执拗,非常执着。作品具有很鲜明的历史真实性,又有这种时代价值,或者说现实价值,治理黄河是一个千古话题,治理黄河的课题关系到国家命脉,历朝历代,黄河宁天下平。只要大河安澜,就能够保证这个国泰民安。因此,治理黄河是几千年来是伴随中华文明发展历程的,黄河治理这个主题是值得书写的。潘季驯治河的理念、治河的思路是非常有科学性,有前瞻性,有远见的,他致力于长远的治理,他提出的“筑堤束水”“借水冲沙”“以清刷黄”,不仅在当时产生了很好的效果,直到今天甚至在以后很长的时间,我们还要遵循他提出的治河理念,他的治理黄河的策略到今天也是有借鉴和指导意义。我们今天说要建设生态文明,绿水青山,要建设平安中国,都离不开一个安宁的黄河,一个能为民造福的黄河。现实情况下,黄河水永远都是浑浊的,60%都是泥沙,所以我们要继续治黄。所以,《河道总督》第一好是体裁和主题好,是具有现实意义和长远价值的主题。

第二个好就是人物好。《河道总督》人物选的非常好,潘季驯的人物的命运非常曲折,三落四起,四任河道总督,这种经历的人是不多的,他有几次因为各种原因,有时候是奸臣陷害,有的时候是皇帝情况不明,就把他罢免了,治河的过程也写得非常曲折。作家杨义堂很会写文学作品,很会创作,因此他把这个人物写活了,人物非常鲜活,故事也很生动,人物的性格跃然纸上。他写潘季驯受到各种阻碍,其生平经历不是一帆风顺的,而是命运曲折多舛,让作品特别好看。杨义堂所塑造的人物性格很鲜明,潘季驯敢于直言,他心里装的是国家,以国家为善,以人民为善,老百姓的利益至高无上的,他不去逢迎上级,甚至敢于直接对抗上级,他与工部尚书几次对立,治河谋略都是对立的,他坚持自己的见解看法,这一点表现得非常鲜明。首辅张居正曾经想用利益来诱惑他,要潘季驯开挖泇河,给他提到二品大臣。但是潘季驯不为利诱,不为权势威逼,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潘季驯在治河过程中,他的好友、儿女亲家王世一再阻拦他,说治河是吃力不讨好的事情,黄河治好了,可能没有任何功劳,治不好你可能就会被革职,甚至命都搭上,这个亲家也阻挠不住。潘季驯70岁最后一次复出的时候,他家里的老妻和孩子也出来阻拦,你这么大年纪还治河,你图什么?潘季驯疾病缠身,遇到各种劫难,通过这样一个个挫折来凸显这个人物,他坚定不移,认定的事情就要干到底,要干就干好。可以说,潘季驯这个人物形象很突出,很鲜明。作者还善于用于群像来衬托,潘季驯身边的幕僚、同事,也有一批非常耿直的,为民谋福利,争先恐后的人,中河郎中佘毅中还没有后代,却自告奋勇当敢死队长。江西巡抚江一麟最后竟然劳累而死,为了治理黄河,不仅仅是潘季驯,还有好多人也是拼了老命,要把治河的事情做好。这样一批人物形象,起到了一种烘衬的作用。应该说,潘季驯这个人物是值得用文学的笔法去大书特书,让他留存在中国文学的画廊里,我觉得杨义堂是做到了这一点。

第三个好就是文字很好,作者对历史史料掌握得很完整,很全面,收集得很详细,他能够从历史资料中走出来,化成一个个曲曲折折的故事。作家很会写作品,他很擅长用小说化的笔法,非常善于用戏剧性的冲突,很多情节冲突都是很强烈的,也是很吸引人的,对于塑造人物、表现主题都起到很好的作用。


                                                                                                        (待 续)